po18小說 > 軍事小說 > 貞觀俗人 > 第1172章 大唐沒人了

    朝廷忙著吞併遼東。

    遼州、蓋州、建州、新州、金州······朝廷在遼東分設了十餘州,全面實行軍管,大量的將遼東高句麗人遷往中原,對其中上層的貴族豪強地主等,一個不留的遷往中原,安置到洛陽、幽州、荊州等大鎮要郡周邊。

    對於普通的高句麗人,也大部份遷回中原,打散原來的部落和宗族關係,僅保留每戶家庭完整,分置於各州,其中的匠人全都安置到官府的官方手工業作坊中,其餘的則成為官田的佃戶,或於邊疆人口少的寬鄉授分田地。

    僅留下了部份高句麗窮苦百姓,但也還是進行了部落、宗族的打散,重新安置到遼東各州縣,對這些人沒有直接授予田地,而是先讓他們成為朝廷官田的佃戶。

    但做大唐官田佃戶,負擔也遠比以前做高句麗的奴僕、佃戶輕鬆的多,所以有望能爭取到這些人效忠大唐。

    當然,要永久收復鎮守遼東,還得靠移民,只有真正的漢人才是最可靠的基本盤,而從漢末起,遼東的那些漢人失陷於高句麗之手,經過數百年,其實早就已經被他們胡化了。

    收復遼東後,在遼東也發現了不少漢人,卻是當年隋四征遼東時失陷於高句麗的隋軍和民夫們,這些人在遼東地位卑下,這些年生活的十分艱辛,就算是娶了遼東那些卑賤女子成家,生下的第二代也一樣受盡歧視。

    對於這些人,朝廷則區別對待,甄別出來後,給他們直接授以田地,對於原本是軍官的,還酌情授以鄉里的吏職等,讓他們協助管理遼東地方。

    遼東千里土地上,到處是一隊隊一群群的高句麗遺民,被唐軍押送驅趕著來到沿海,被分配上一條條的大船,運往中原各地,等待未知的命運。

    同時在中原許多地方,朝廷也在全力動員往遼東移民之事,鋪天蓋地的宣傳移民遼東的好處,過去了能分多少田多少地,有安家費路上有照顧等等,甚至還動員官吏們前往。

    自願前往遼東的,都在現官階上提兩級,職務加一級使用,還能分到雙倍的職田等,總之好處多多。

    只不過效果卻不是太好,主要還是這些年大唐不斷的對外拓張,使的朝廷打下了邊疆大量的新地盤,不斷的移民,使的現在中原地區已經沒有以前那麼人口密集了,更沒有隋末唐初那種遍地無產之民,無田無產的窮人,好多早就移民邊疆了。

    朝廷只能給中原各地的官員們下任務,對一些人口較密集州縣,勸那些每戶擁有田產在五十畝以下的百姓,勸說他們移民前往遼東,並許諾,在中原的田地房產等,允許他們自由出售,然後朝廷在遼東依然給他們授田,一丁百畝,中男和青壯婦人也一人五十畝,足額實授,不以百畝為限。

    這條件確實是不錯了,中原的均田令,雖說是按丁授田,每丁百畝,但這百畝也只是個授田上限,實際上在武德初戰爭剛結束的時候,都做不到人丁百畝實授,更別說到貞觀十六年此時了。

    中原地區,均田令其實早就已經停止了,因為已經沒有地可授了。

    朝廷現在吸引移民唯一的誘惑條件就是足夠多的土地,全部為永業世田,不以百畝為限,有一丁就授一百畝,婦人和中男也都每人授五十畝,這意味著如果家中人口多,可能真的能分到二三百畝地。

    在中原故鄉雖好,可如果沒有田地,總是不踏實的,而如果去了遼東,就算那邊苦寒,但手中要是真有幾百畝地,那可就能代代傳家,幾代辛苦下去之後,總能成為殷實的小富地主之家的。

    何況朝廷現在動員大家移民遼東,並不收回在中原的田地房屋等,允許大家賣掉,這又是一個不錯的條件。

    為了鼓勵百姓移民遼東,朝廷也是煞費苦心,反正房玄齡在給太子的奏章中就寫道,把遼東高句麗人遷來中原,再從中原移漢人過去遼東,這一進一出,朝廷將要耗費巨資,而且沒有十年,都難以見到些初步成效。

    每年往遼東遷十萬人,十年遷一百萬人,遼東勉強能夠有些樣子,但每年估計得耗費數百萬貫錢甚至上千萬,不僅是遷出遷進耗費錢糧,還有要維持在遼東的駐軍,要築城要屯田要修驛站要築烽堡等等,總之十年之內基本上是只進不出的大窟窿,別想著兩稅啊商稅這些東西。

    因為如果想迅速讓遼東穩定起來,那麼不僅要移民、均田,還得輕稅薄賦,新移民肯定得先免幾年稅賦的,然後還得再減免個幾年。


    遼東會是個財政上的大窟窿,且是持續性的。

    好在對此朝廷早有預料,皇帝也是一直有這個心理準備的,當初既然下決心要把高句麗人遷回來,再移民過去,就算到了這些。

    因此現在本錢再大,也得堅持。

    遼東是必須恢復的,還得迅速恢復過來,朝廷打下來遼東,不可能是讓他荒著的,更不可能放在那裡等將來又被契丹人、靺鞨人、室韋人什麼的去占了。

    當年隋裴行矩當著突厥始畢可汗的面跟煬帝這樣說遼東,「高麗之地,本孤竹國也。周代以之封於箕,漢世分為三郡,晉世亦統遼東,今乃不臣,別為外域,故先帝疾焉,欲征之久矣。」

    大唐武國之初,內憂外患,李淵曾有意想要放棄和高句麗保持隋朝時那種宗藩關係,但是中書侍郎溫彥博就進諫道,「遼東之地,周為箕子之國,漢家之玄莬郡耳!魏、晉以前,近在提封之內,不可許以不臣。且中國之於夷狄,猶如太陽之於列星,禮無降尊,俯同藩服。」

    李世民也一再詔諭高句麗,遼東諸城,本皆中國郡縣。

    李世民兵變奪得天下,一直都在努力的做一個好皇帝,他想向世人證明,他配的上這皇位,更想建立功業,成為皇帝中的偉人,秦皇漢武就是李世民的目標。

    所以九瀛大定,恢復秦漢舊疆,這是李世民肩負的歷史使命。

    魏晉以來,漢之舊域遼東,失陷已久,這在李世民認為是必須要努力更正的局面,不僅僅是要擊敗高句麗人,收復遼東,還要把遼東的文化等糾正過來。

    但失陷太過久遠,那裡的人口這麼多,又防將來大唐衰弱之時,這裡再次脫離,所以李世民採取了秦琅等大臣的建議,認為有必要對遼東來個改換人種,唯有這樣,才能最快的速度使的遼東,真正的恢復為漢之舊域,而不僅僅只是理論上的收服。

    就跟大唐在攻滅了高昌國之後一樣,對於這個說漢話以漢人為主體的西域國家,李世民的旨意就是盡遷其王室、豪強、大戶於中原,同時大量移民過去,改州設縣,派遣官員,屯駐兵馬,設立學校,全面的革新漢化。

    對於那些移民四邊的漢家子民,李世民特賜下長征健兒四字稱號。

    ·······

    洛陽,東宮。

    太子承乾正跟幾位宰輔重臣議事。

    移民遼東進展緩慢,根本達不到朝廷定下的數字。

    各地官員都在叫苦不迭,說無人可移。哪怕朝廷在開出了如此多優惠條件下,依然應者寥寥。

    「一丁授田百畝,婦人、中男也每人授田五十畝,不設上限,也不行?」

    「遼東新移民五年免賦,也不行?」

    「朝廷給他們安家費,給他們包路上開銷,也不行?」

    幾位宰相們



第1172章 大唐沒人了  
木子藍色經典小說:  逍遙小地主  海上升明帝  晚唐  重返大隋  隋唐大猛士  唐朝好地主  明末稱雄  
相鄰:  重回六零:種田發家養崽崽  桃源山村  重生都市之我是仙王  最豪贅婿  都市仙尊  
搜"貞觀俗人"
360搜"貞觀俗人"
語言選擇